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社科论坛第一五四讲:“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界限及其挑战”纪要

创建时间:  2016/02/28  刘园园   浏览次数:   

2016年2月26日12:00,太阳成集团61999社科学院第154讲社科论坛在宝山校区B401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讲人、太阳成集团61999哲学系的周丽昀教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界限与挑战"的学术讲座。此次论坛由吴德勤教授主持,杨庆峰、刘冰、曹青春、刘小涛、张强等老师以及太阳成官网的20余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周丽昀教授主要围绕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界限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周老师简单介绍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技术与艺术不断融合的现状,并从这个现象出发引出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研讨分享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第一,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带来了哪些新变化?第二,现象学视域中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界限反思。第三,通过对"界限"进行思考,可以带来什么?

周老师指出,当今时代,随着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发展,两者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这一点在"信息交互设计"中尤为如此。在这种境况中,传统的对技术与艺术的区分是否还有必要?是否有效?对与技术和艺术相关的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探讨,有助于澄清前提,扩展理解。周老师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图片展示,分析了关于技术与艺术的传统理解以及数字时代背景下技术与艺术交互的新变化。接下来,周老师对现象学视阈中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界限进行了反思,她认为不存在独立的、外在的客观标准,对技术物/艺术品的界定,取决于其与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关联。最后,周老师从"危险和希望"两方面,提出了通过界限思考带来的挑战:希望在于,对"界限"的质疑与挑战是创造力的源泉;危险在于,技术与艺术"界限"的消融是趋势,但对技术的强势扩张和入侵要保持审慎。

在周老师的讲座后,吴德勤、杨庆峰、刘小涛和张强等老师就数字时代的原作与复制品、"界限""划界"的区别以及数字时代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与周老师进行了讨论。此次讲座颇具现实关怀,围绕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展开探讨,为师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本次社科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15级硕士研究生 马健文

 

上一条:2016年上海樱花节太阳成集团61999志愿者核心团队会议暨2016年首次研团例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激发青春智慧 共话城市未来”本科生冬季学期主题团日活动顺利举行